05
高志明

食安危機連環爆,台灣該如何吃的安心?

精華回顧

intro簡介

彰化地院11月底對頂新做出無罪判決,將民眾的不滿掀到最高點,「秒買秒退」的抵制行動就是來自最草根的怒吼。但是別忘了,頂新所引發的劣質油案,只是近年來一系列食安問題的一環,當憤怒於頂新無罪時,我們可能忘了2004年發生過戴奧辛毒牛奶、鴨蛋事件,2007年的瘦肉精事件,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、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、2013年的大統油事件、2014年的連鎖茶飲食安事件....每次都是群情激憤,政府大動作宣誓,但,事過境遷後,下個食安醜聞照樣爆。這些教訓告訴我們的是,台灣食安出了系統性的問題,若沒全面性的解決,爆出下一個食安事件只是時間早晚而已。義美老總高志明,將從食品業者的角度,剖析台灣食安系統哪裡出了漏洞?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?

point of view節目重點整理

  1. 太過依賴食安法

    我們太過依賴食安法,而修食安法的時候,就只看到嚴逞重罰,沒真正去探討基本的原因。基本原因是過去這是4、50年選擇產業發展的結果,核心是環境汙染。沒有解決環境污染,沒有優質的陽光、空氣、水源和土壤,食安問題沒辦法解決。

  2. 食安不應該只由食藥署負責,食安法應該一拆三

    你去超市買東西有時候不是買食品而是買食材,這段應該是回歸到農委會;全世界食物有30%是廢棄的,這部分應該回歸環保署。所以我主張是將一個法要拆成三個法:食材衛生管理法、食品衛生管理法跟食物廢棄物處理法。不同部會處理,然後再整合各部會的狀況大家共同去努力。

  3. 檢驗為什麼困難

    現在檢驗報導上面都寫兩件事情,第一,檢驗樣品只對樣品負責;第二,合格但不見得合法。另外所有目前的檢驗,全部是檢驗已知的,但未知的太多。

    很簡單自保方法,買當令的蔬果大概都沒有問題,因為第一個價格便宜,然後便宜以後施藥就很少,品質也會比較好。我們工廠累積三十年檢測,我們是用檢測來判定,什麼東西來自哪裡會有問題,來自哪裡可能沒有問題,然後當令的,大概都沒有問題。

  4. 定義和檢驗要和國際接軌

    台灣應該跟國際接軌,重視食品安全就找歐盟接軌;覺得美國是將來談判合作的夥伴,就找美國標準接軌;然後中國市場你認為最大,就找中國標準接軌。不應該兩千三百萬人關起門來訂一個自己的標準。

  5. 未來食物價格會上漲

    照現在的食安法規,從檢測這樣開始,政府跟廠商都需要面對,增加的成本大概每年我估算是300億到500億的成本,在這個情況之下,這些錢一定會轉嫁到一些食物上面。

  6. 給總統候選人的建議

    每一個人都要回到放棄檢驗的概念,回到陽光空氣水源跟土壤,每一個人都這樣了話,那食安已經做好了,同時也把環境大幅度的改善,這中間同時就有很多事情已經解決。

    我呼籲總統候選人應該去關注陽光空氣水源跟土壤,有淨潔的東西然後所有食安問題也就解決了。